半岛平台下载链接
半岛平台下载链接

中南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从中长期看,钢铁行业主体地位不会改变。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钢铁既能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又能成熟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剧烈变化。展望未来,中国钢铁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引领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中心不会改变。因此,钢铁企业应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全方面推进高水平发展。

  但是,阶段亏损、长期低盈利状态难以逆转。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历经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红利期后,加之国内外供给能力高企不下、下游需求支撑不足的双重影响,钢铁行业调整周期也随之而来,阶段性亏损、长期低盈利是新常态。

  公司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企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快速推进智慧制造和数字化运营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与钢铁制造结合,全力打造智慧工厂。未来将持续投入炼钢生产智能管控、棒材连轧集控、检测智能分析识别、仓储智能发货等智慧制造项目。在深挖自身潜力的同时,推进广东省内钢铁企业整合,通过极致的专业化分工,挖掘更大的潜力。

  1月 20日,工信部和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 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 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

  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2月 11日,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 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非常明显,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8月 1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

  公司主营范围有制造、加工、销售钢铁冶金产品、金属制作的产品、焦炭及煤化工产品等。

  公司围绕宝武集团“三高两化”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的管理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深耕渠道建设,加强市场研判,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智能定价、供应链金融、智慧交互等营销新模式。公司营销体系完善,形成多种销售经营渠道及模式,现主要采取自营直供与经销代理相结合的模式;现依托宝武集团钢铁生态圈建设,不停地改进革新销售模式,加速构建以欧冶云商为平台的电商销售。

  公司热情参加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双区”建设,推进区域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积极地推进广东省钢铁工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按照“管理延伸、体系覆盖、属地运营”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网络钢厂”的商业模式,整合广东省内民营短流程钢铁企业,提升规范民营钢铁企业的质量,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增强公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原辅料采购采取低库存策略。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有稳定可控的渠道:进口矿采购以国际大矿长协为主,以确保主要铁矿质量稳定可控;煤炭采购以国有大矿长协采购为主,同时择机采购超高的性价比的现货焦煤、喷吹煤,在质量可控的同时,保持成本具有竞争力。

  采购模式包括招标采购、比价采购、议标采购、挂牌采购、指数定价等。公司不断探索采购模式创新,优化库存管理,加快,降低市场风险。

  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建筑用材、中厚板、工业线材、特钢等四大系列,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基建房建、汽车、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航天航空、核电等行业。建材产品深耕华南市场,品牌认可度高,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强。中厚板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但产品规模不大、品种规格有待优化。工业线材主要以华南和华东地区为主,市场开拓不断深入,品牌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中厚板、建材用材、工业线材在广东地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4%、17.3%和10.8%。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经营理念,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延伸,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和配送服务体系,客户渠道维护扎实,与计算机显示终端的粘性强,客户满意程度逐步的提升。个性化需求满足度高。可快速响应客户端技术需求,借助国内先进的产销管理系统,可实现客户各类标准+α个性化需求。

  公司长期深耕广东市场,作为全国最大钢材料消费市场,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在华南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拥有大批忠实客户。

  公司完成产线、主要设备更新换代,设备能力逐步提升,工艺技术优势显著。逐步完成对省内存量钢厂整合,资源覆盖和保供优势进一步增强。

  公司依托宝武集团以及中南钢铁高质量钢铁生态圈,联合宝钢股份(600019)、鄂钢、重钢、昆钢等开展采购、销售、技术上的支持、市场维护等多方面协同;借力宝武原料供应有限公司、欧冶工业品、欧冶云商等平台,构建更为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原料供应链体系和产品营销售卖体系,提升资源保供和产品营销售卖能力。

  公司地处粤北山区,大宗原燃料大多数来源于于进口,从广州、珠海和湛江等港口运入,产品集中销往珠三角地区,一定意义上属于“两头在外”,与沿海钢铁企业相比,外部物流成本处于劣势。

  公司拥有集矿石加工、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工序和炼焦、制氧、热电、焙烧、动力、运输等辅助工序共 20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达国际领先水平,并配备有先进的检测、试验和自动控制装备。通过立行立改、科研项目、精品方案,校企合作,与JFE技术合作等方式,多途径、多维度的提升制造能力。公司产品涵盖建筑用材、工业用材、汽车用钢等特棒材及中厚板。工业线材用钢已覆盖合金冷墩钢、碳素冷墩钢、弹簧钢、齿轮钢、轴承钢、H13、合金钢、易切削钢等;高端棒线材在紧固件、汽车用钢等方面成绩非常显著;特钢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恩斯克、丰田、日产、东风、小松、潍柴、上汽、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002594)、吉利、万向集团等重点用户。

  公司先后组建了广东省韶关钢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研发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博士/博士后工作站,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拥有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研究开发队伍,具有独立开发钢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公司连续三次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同时,通过建立内引外联的合作机制,持续提升公司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科技成果显著。获得国家冶金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韶关市科技进步奖 7项,获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奖 13项、宝武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1 项。

  广东省是国内最大钢材料消费市场,钢材生产量低于其实际消费量,是钢材净流入地区。公司地处全国经济龙头广东省,位居广州都市圈,毗连珠三角地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临近旺盛的钢材料消费市场和废弃钢铁回收市场,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同时公司位于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环境容量较大。综合看来,公司所处区位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广州都市圈建设等多重战略的扎实推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区域内城市建设、交通、工业制造业升级等建设领域,蕴含了巨大的钢材需求。

  公司长期深耕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广东市场,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在华南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拥有大批忠实客户,公司率先在广东省内按照“基地管理、品牌运营”创新模式,推进存量钢铁企业整合优化,逐渐增强了公司品牌的市场保供能力,拓展市场渠道和销售范围。充分的发挥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聚焦重点工程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塑造市场和客户信赖的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依托宝武集团以及中南钢铁高质量钢铁生态圈,联合宝钢股份、鄂钢、重钢、昆钢等开展采购、销售、技术上的支持、市场维护、产效协同等多方面协同;借力宝武原料供应有限公司、欧冶工业品、欧冶云商等平台,构建更为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原料供应链体系和产品营销售卖体系,提升资源保供和产品营销售卖能力,优化成本效应。

  公司制定《数智化三年能力提升计划》,坚持业务驱动、效率提升、价值导向,按照“绿色、智慧、精品”战略实施路径,以智慧化与大数据专项规划为指引,紧密围绕智慧化指数、网络安全双零、数据上平台、数据资产化四大工作提升目标,深入推动“四个一律”、持续推进“三跨融合”,通过智慧制造助力公司构建区域化协同发展平台和“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模式,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数据赋能能力,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通过智慧营销、一键下单、智慧物流数字化等新模式,与客户信息数据交互、流程串联、形成线上一体化协同,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延伸,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和配送服务体系,客户渠道维护扎实,计算机显示终端的粘性强,客户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以精品制造、精品产品构建市场之间的竞争新优势,拓展品牌效益, 建设精品公司。开展产品精品能力提升计划,以营业销售能力提升为牵引,通过用户结构改善实现产品结构改善,以制造能力提升为抓手,推进重点技术探讨研究、关键产品的研发制造,实现品牌效益提升。坚持技术引领,开展高等级差异化螺纹钢的研发储备工作,完善LNG低温螺纹钢的制造和检验测试能力,推进螺纹钢产线升级改造,逐步提升高等级螺纹钢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工业线材关注成本控制及质量提升,扩大工业材品牌影响力,拓展中高端客户,实现品种精品能力突破。

  韶钢产业园按照创建一流园区总体要求,贯彻产业强链补链、多元并进战略,以钢铁产业为基础,形成以钢铁新材料、氢能源产业、汽车零部件、机器人应用为主导。2022年12月,韶钢产业园荣获(绿色钢铁)省级特色产业园称号,是韶关市第一家省级特色产业园,也是韶关市唯一一家双省级产业园。

  2022年,钢铁行业形势严峻,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亏损。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工作主线,以高水平发展为目标,深化对标找差,积极应对被动局面,持续夯实公司体系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铁、钢、材产量分别为670万吨、802万吨、7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持平、下降9.6%。全年销售商品坯材896万吨,同比增长0.2%;实现营业收入393.04亿元,同比下降13.58%;实现利税-14.50亿元,同比下降145.47%。2022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深入践行“违章就是犯罪”“隐患就是事故”安全理念,推进厂部长安全履职月度评价,开展“每周一主题”“一月一专项”等活动,建立安全生产联保责任体系及安全督导机制,公司安全形势整体受控。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高效推进361、1030和轧材去活套三大工程,推进钢(铁)包加盖、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界面技术,干熄焦蒸汽回收、转炉煤气回收等措施大幅度的提高二次能源回收效率。有序推动废气超低排项目,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推进废水减量及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减排,累计吨钢新水耗、吨钢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

  炼铁克服主工序大修、7号高炉复产不顺、6月份大暴雨及洪水等不利局面,细化高炉炉内操作。大力推进经济炉料方针,铁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炼钢工序重点围绕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转炉工序能耗、降低转炉渣料消耗、合金成分优化替代等降低炼钢工序成本;轧钢工序围绕核心指标,推动工序之间高度协同。棒材工序重点保证坯料通用性,实现可热装率高前提下深挖产线潜力,持续开展降低三级和四级螺纹钢合金成本工作;线材工序重点结合高一线和高二线装备特点,一直在优化控轧控冷工艺。

  工业线材推进相同牌号线材和大盘卷的配套研发,加强新牌号产品研制,扩大高端工业用材供货能力;建筑材重点围绕高等级、功能性螺纹钢开发;板材通过降造瓶颈和将合金模具板做为重点精品板材拓展增量,2022年,公司精品销量大幅提升。

  聚焦重点产品、市场、用户,推进优特钢和工业线材新产品研究开发和中高端汽车用户二方认证工作。开发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及冷镦钢、易切削钢、结构钢等 55个新产品。围绕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及新产品开发,完成 42个科研项目立项。公司科技成果奖项实现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冶金科技奖一等奖、宝武技术创新重大奖、广东省冶金科技奖、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生产制造环节,炼铁厂开展焦化煤气使用结构改善、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高炉热风效率和风温等能源降本攻关。炼钢厂推行钢铁料经济运行,降低石灰和镁质造渣料消耗,开展成分窄带化控制和螺纹钢合金成分优化攻关,全方面推进铁包、钢包加盖运行,提高铁(钢)包周转率。特轧厂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提高热送热装率。制造管理部优化配煤配矿配废钢结构,技术改进、工艺创新。物流部推动内部物流准点高效生产保障能力,提升保温车钢坯运输和铁水包周转率。能源环保部开展脱硫脱硝经济运行,提高余能发电和煤气发电。设备管理部通过专业化整合,加强现场巡检减少设备事故发生等,各工序各部门全力挖潜,三降两增推进成效显著。

  在宝武集团和中南钢铁的全力支持下,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韶钢“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的实施方案》,韶钢狠抓改革工作落地落实,不断深化推动松山基地现代产业园试点工作。在韶关市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产业链链长单位,以“产品+标准+资金+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引进了氢创产业园、防灾减灾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原料采购狠抓渠道体系建设,搭建布局合理、竞争充分的供应体系。按照去除“活套”和压减贸易商的总体要求,加强生态链体系能力建设。产品销售全面管理下沉,全力拓展销售经营渠道,全方面推进数智营销一体化建设,实现数据赋能,建立韶钢规范的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服务体系。销售物流深入推动销售配送2.0体系,配送效率及服务的品质显著提升。

  公司秉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围绕“控事故降成本”目标,加强内部设备事故自查,主重要作业线月均故障时间对比去年下降明显。同时,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智慧制造新格局。完成智慧高炉、一键炼钢、自动浇钢、一线一室、能介生产智能化、智慧物流、智慧检测等重点项目,智慧高炉实现信息和物理空间数据的深层次地融合和在线.坚持推进基层基础管理,推进效果不断固化深化

  通过强化 6S现场网格化巡查机制,现场管理全面升级,企业环境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创建标准产线,打造企业靓丽名片,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深化“三岗”活动,作业标准得到持续完善,有效推动了标准化作业水平、员工技能、岗位操作绩效的持续提升;通过提升改善策划主题的针对性,全员持续保持参与热情,公司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得到非常明显改善。

  2022年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符合常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格局。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坚决遏制钢铁冶炼项目盲目建设,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等法律和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以及《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成为钢铁行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指引和根本原则。钢铁行业面临供给侧改革、超低排放改造、低碳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四重压力,在产能产量双控、能源总量强度双控、碳达峰约束下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成为主题,将进一步促进钢铁行业在产业布局、兼并重组、电炉钢、绿色低碳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

  纵观近期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能够准确的看出:国家充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鼓励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严控产能、兼并重组、短流程炼钢、绿色低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将会是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的新趋势;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是未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节能降耗、低碳发展是所有钢铁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急迫课题。公司地处广东省,人口众多、经济实力丰沛雄厚,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广东地区钢材产量低于其实际消费量,是钢材净流入地区,该地区钢铁工业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强大的消费支撑。随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规划等多重战略的扎实推进,广东地区经济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存在比较大的钢材料消费潜力。

  围绕集团“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管理主题,深入推动“三高两化”,锚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以“98135”三年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体系化推进“567系统工程”,坚持“绿色化、智慧化、高端化”发展路径,构建极致规模、极致高效、极致成本、绿色低碳的钢铁基地,打造具有行业优势竞争力的钢铁产业经营平台。深化改革创新,发挥钢铁链长优势,融入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铁产量695万吨,同比增长3.7%。钢产量840万吨,同比增长4.7%。材产量826万吨,同比增长15.9%。烧结矿产量985万吨,同比增长5.6%。自产焦炭产量283万吨,同比增长6%。自发电3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023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同比增加10.3亿元。

  2023年是公司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攻坚年,为确保完成2023年经营目标,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压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违章就是犯罪”“隐患就是事故”安全理念,不断的提高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能力。

  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节水减排工作、组织并且开展固废不出厂成效巩固验证工作,同时在用能结构、界面衔接、余能回收等关键节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为企业降低工序能耗,实现降本增效。

  炼铁工序将继续保持高炉稳定顺行,逐步提升高炉“经济炉料”适应能力。炼钢工序要以极致效率运作,降低工序成本。以“810”工程为牵引,持续降低经济铁钢比。轧材工序要逐步发挥产线效率,通过作业率提升实现做大产量规模、高效低成本生产。

  2023年将围绕生产消耗指标,继续从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化、项目化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高炉以不耽误高炉“一分钟”为原则组织生产,确保高炉稳产,提升铁水成本竞争力。炼钢开展项目化攻关,深挖工艺降本,实现钢铁料消耗目标。轧材以最优产线组织生产,提高钢坯入炉温度、做大热装热送比率、提升负公差轧制能力,提升产品成材率。采购将加强采购源头管控和过程质量管控;制造将通过优化配煤、配矿结构,加大技术创新;设备线将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设备状态的稳定;能源消耗方面,将优化用能结构,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外购电成本;物流方面将通过优化内外部物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

  采购端将协同生产制造系统,重点拓宽国内煤炭渠道,提升优质资源采购量,提升长协煤执行率。坚持低库存运作,按需采购铁矿,降低经营风险。形成以铁运为主,水运、汽运为辅的多渠道应急保供能力。强化购销联动,全面优化销价、渠道、结构等对标体系,全面梳理项目化工作,逐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持续做好网络钢厂运营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加大拓展寻源,提升网络钢厂体系能力。

  坚持基准对标找差,以问题为导向,制订三年设备能力提升计划,确保设备隐患早发现、早监护、早处理,保证关键设备、大型旋转设备正常运行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为生产创造良好的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全力实现设备事故“三减半”目标。同时,加快公司5G专网建设,建设5G全连接工厂,为数字化智慧化工厂做好铺垫。

  坚定“精品”发展道路,通过成立IPD项目攻关组,充分的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服务理念,项目化推进攻关工作,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快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年工业线万吨,全年建筑材精品销量达到28.94万吨,板材依据市场需求开展新产品和“标准+α”产品研制工作,以精品制造、精品产品构建市场之间的竞争新优势。

  以“赛马机制”等绩效变革为代表的机制创新、以培育发展优特钢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创新,引领韶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步伐。优特钢变革,坚定实施极致低成本+差异化发展策略,完善构建与特钢相匹配的产、销、研、用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并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人才配置以及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政策。

  秉承“坚持比创新更重要”的双基管理理念,在坚持“6S”管理、“三岗”活动和全员改善三大工具为抓手的基础上,深入推动专业双基管理,拓展双基管理推进层次,持续强化标准化作业。

  公司继续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员工关心关爱力度,持续完善员工后勤服务工作,提高服务员工水平。同时,更看重员工能力提升,深化“六个清清楚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加大青年干部的提拔任用力度。细化员工绩效管理,强化薪酬分配绩效导向,充足表现员工岗位价值和岗位贡献,增强员工与企业共克时艰、一起发展的信心和凝聚力。

  海外多国政坛动荡,俄乌战争打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危机,通胀水平持续加剧;我们国家的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需求复苏逻辑仍为行情主线,钢铁行业充分产能和有限需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市场行情报价存在比较大不确定性。

  广东钢材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波动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冬季北材南下冲击市场行情报价;二是省内二、三线品牌产品低价销售对市场心态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国家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两广、福建区域电炉产能产得到发展,将对华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区域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区域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区域市场维护,加强与省内一线品牌钢厂沟通协同,共同维护区域市场健康;二是坚持渠道下沉,逐步的提升直供比例,提高重点项目销量;三是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努力开发高端产品客户市场,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四是拓展“基地管理,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推进省内钢铁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市占率,提高市场影响力;五是强化市场研判,提升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精准决策。

  2022年以来,随世界各地高炉开工率回到正常状态,铁矿石需求仍强劲,进口矿价格仍将高位运行,矿石价格的高企给了钢厂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同时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资源仍偏紧。当前矿石和煤炭价格均处于高位,价格如果出现拐点,原料成本对钢材产品价格的支撑丧失,钢材市场行情报价回落幅度将会大于原料价格回落幅度,在两头市场行情报价回归正常水平窗口期内将也许会出现盈利一下子就下降局面。

  应对措施:一是坚持两头市场低库存策略,降低跌价风险,保持快进快出,以紧贴市场;二是一直在优化和研发新工艺,加大废钢的投入,降低铁钢比,减少矿石用量;三是提升市场研判能力,实施策略性采购,提升采购端降本增效能力。

  2023年,美联储紧缩周期尚未结束,其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溢出影响还将会促进显现,预计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仍有一定贬值压力。公司铁矿石原料主要是依靠进口,结算币种主要为美元,且进口原料采购额远大于出口收汇额,人民币贬值对公司采购及财务成本形成较大压力。

  应对措施: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合理运用远期购汇金融衍生工具,对外汇敞口进行提前锁定,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加强外币资产负债的跟踪管理,保持月末外币资产负债端整体基本平衡;加强日常购汇的精细化管理,强化外汇市场分析跟踪及预判,提高市场敏感度,捕捉市场窗口,优化即远期交易及付汇安排。

  考虑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内生动能修复需要宽松货币条件的持续支持,预计2023年上半年或依然处在降准或降息周期中,但若经济内生动能加速复苏,资金利率或逐步进入上升通道,同时考虑短期内美国加息依然有空间,美元融资成本上升到合宜位置后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

  应对措施:持续跟踪资金市场,提高市场敏感度,结合市场环境、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和产品收益水平,及时作出调整投融资策略,多产品、多币种、多期限组合促进存贷利差下降,降低财务成本。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南股份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宝钢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