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中印对决金三角:3000敌军被捅死廓尔喀军自此不敢称霸世界
历史总是跟随着自己的规律不断地推进重演,在近代中,日本侵略者给我国带来了惨痛的回忆,而在历史中从不缺少侵略者的身影。
曾经,英国靠着先进的工业技术与优越的政治制度一跃成为了领先于世界的国家,不再满足于自产自销,他们开始侵略他人的家园,以此打开更大的市场,揽取更多的财富。
侵略往往伴随着斗争,而效力于英国的军人并非全都来自英国,他们中不少人是英军高价招募的雇佣兵,在这其中廓尔喀军更是以能征善战闻名于世。
不过,在1963年,中印两军对决于金三角,印度派出的廓尔喀军却败倒在了手下,3000士兵被歼灭,廓尔喀军自此不敢称霸于世界。
廊尔喀人原本来自于尼泊尔,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人们都仰仗于一门手艺存活在世间,而廊尔喀人所依赖的便是自己能征善战的能力。
廊尔喀人能够说是天生的战士,十八世纪时,喜马拉雅山下的廊尔喀公国为了称霸天下便在自己统治的领地内招募了一批军队,这就是廊尔喀军的前身。
这支军队以强悍凶猛闻名于天下,他们手中那一把廊尔喀弯刀令无数敌人胆寒,当时谁在亚洲拥有一支廊尔喀军队谁就可以所向无敌,因此廊尔喀人在那时便成为了各国首选的雇佣兵。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人乘着巨轮漂洋过海,落后封建的印度在英国人的炮火下沦为殖民地,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被廊尔喀人强悍的作战风格打动,于是便想方设法组建了第一支隶属于英国的廊尔喀营。
其实英国与尼泊尔之间曾经因为土地纠纷而爆发过战争,而引起战争的导火索便是“廊尔喀”的归属权。
虽然廊尔喀人英勇善战,但是他们也没能为尼泊尔抵挡下英国侵略的脚步,最终这一战尼泊尔大败,这一失败使尼泊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这么看来,英国是曾经为廊尔喀带来灾难与战火的敌人,而廊尔喀人对于英国英国恨之入骨,但可惜的是,廊尔喀人并没有这样的归属感,他们天生为钱卖命,只要开出合理的价格,他们就愿意成为任何人手下的雇佣兵。
在这之后,英国的战场上常常能看到廊尔喀人的身影,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共有20万廊尔喀人为英军踏上战场,而将近四分之一的廊尔喀军人战死沙场。
一位英国元帅曾称,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不惧怕死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在说谎,或者他应该是一个廊尔喀人。
廊尔喀人们之所以如此效忠于英国人还在于英国愿意以高薪水雇用自己,当时的尼泊尔与英国之间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英军雇佣兵的工资远高于尼泊尔任何工作的薪水。
如果一个尼泊尔小伙子能成为英国的雇佣兵,那么他的家庭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因此,没有一个年轻人会拒绝来自英国军队的邀请。
当然,英国军方也没有在做赔本买卖,这群资本家深刻地明白该怎么样剥削手下,这些雇佣兵的薪水其实远低于英国籍的军人,而且他们愿意为了这么一点钱而拼命,英国军方自然乐意大量雇佣这些廉价的劳动力。
之前廊尔喀以雇佣兵闻名于世界,而如今提起廊尔喀,人们所想起的是他们代表性的武器:廊尔喀刀。
廊尔喀刀与大多数短刀不同,它是一种反曲刀,总的来看刀身弯曲向前,刀头尖锐而肚子较宽,形状看起来像一条狗腿,因此人们也常叫它狗腿刀。
不同于其他的刀,用于战斗的传统刀具,廊尔喀刀的刀柄与刀身之间有一个V型的凹槽,强悍的廊尔喀人设计这些凹槽自然不是为了美观,这些凹槽是为了在实战用于快速的导出敌人的血液,以免其污染刀柄。
传统的廊尔喀刀对刀柄的器材没有独特的要求,无论是木头、牛骨、牛角,或是铜、铝等金属都可以被用来制作廊尔喀刀的刀柄。
而廊尔喀刀的刀身对材质的要求就更低了,由于廊尔喀本身就没什么先进的冶炼技术,因此大多数廊尔喀人大部分会选择用汽车的弹簧钢片制作刀具。
廊尔喀刀被视为尼泊尔的国刀,曾经家家户户大多数都有廊尔喀刀,这些刀具自然也不仅仅用于对付敌人,它们以不同的大小、长度以及形状被分为装饰用的刀具、生活用的刀具以及祭祀用的刀具。
廊尔喀人常常将这些刀具挂在腰间,而这个习惯在成为雇佣兵之后也没改变,当在战场上弹尽粮绝之时,他们便会选择掏出廊尔喀刀与敌人搏命厮杀,而他们英勇的事迹也为廊尔喀刀附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直到如今,廊尔喀刀依然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现在市面上所出售的廊尔喀刀大多是一些以次充好的工艺品,但这并不能阻止它成为尼泊尔的重要代表物之一。
虽然廊尔喀雇佣兵在18世纪就已经闻名于亚洲地区,但英国的雇佣无疑将他们的名气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曾经,英国雇佣廊尔喀人作为驻守印度的军队,而在印度解放之后,他们也选择雇佣廊尔喀人作为自己国家的军队,可惜的是廊尔喀人并不永远被胜利女神所青睐。
1963年,中印双方在金三角展开对决,而被印度军方所信赖的廊尔喀人却大败于手下。
中印之间对于领土的划分一直都有异议,而造成这些争端的罪魁祸首是当年入侵印度的英国,当时英国在中印边境实施“有边无防”的政策,致使双方领界模糊,双方多次因此产生冲突。
当然,新中国领导人明白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方也曾多次表态愿意与印度方面坐下来谈判,可高傲的印度人根本就没有将中国的让步看在眼里。
1962年,中方对于印度方面一味地扩张与挑衅终于忍无可忍,毛主席召集领导班子,决定对印度发起反击。
1963年,在中印战争中,印度曾经就派遣了一队廊尔喀士兵作为先锋,想让他们强悍的作战方式能为印度带来胜利,但可惜的是,这一次印度吃了技术的亏。
当时的中国在军事领域虽然算不上世界领先,但面对破旧的李恩菲尔步枪,手中的56冲锋枪就显得很具有压制力。
在这样的火力压制之下,廊尔喀士兵自然无法轻易夺取胜利,而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廊尔喀士兵做了一个最错误的决定——与短兵相接。
廊尔喀刀虽然设计独特,但它过于短小,再加上它弯曲的刀身大大的减弱了刺击的效果,这让廊尔喀士兵的战力被大大削弱,最终败在的手下。
廊尔喀雇佣兵如今在世界上依然享有盛名,在我国香港地区就有着这样一支军队,但是这样的雇佣兵即使再强悍依然无法与我国的相提并论。
这些为钱卖命的士兵们心中缺少了对祖国的忠诚与认同感,对他们来说,在战场上拼杀就像是一项工作。而不同于他们,我国的心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尊敬,他们愿意与自己的前辈一样,随时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在中印金三角之战中,虽然廊尔喀士兵表现出了过人的勇猛,但这种莽夫般的勇猛也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印金三角之战中,虽然廊尔喀士兵表现出了过人的勇猛,但这种莽夫般的勇猛也是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