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与人才看诸暨企业如何走向“智造”
“一根汽车悬架弹簧出厂前要经过720个小时的盐雾测试,也就是连续30天存放在腐蚀环境中。还要经过50万次循环耐久,连续2天、每天24小时不断地对弹簧进行压缩、回弹,模拟整车工作环境。”
这是绍兴诸暨一家制造企业的“弹簧出厂记”。企业名为华纬科技,是比亚迪所需70%悬架弹簧的供应商。好弹簧、强韧性,是智能制造业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瞥。
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产业始终是诸暨工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金名片”。
“六个一”专项保障机制、“企业长高长壮十二条”、政企亲清会12期,解决各类涉企问题500余个,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17亿元,减免各类税费23.9亿元……一直以来,诸暨坚持用真金白银、暖心服务支持制造业发展,擦亮“诸暨制造”金名片。截至目前,诸暨市拥有数字化车间499个,实现设备联网超2万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3.67%。
今年盛夏,新质生产力热度持续升温。7月10日,主题为“科技·人才·智造力”的2024之江科创(诸暨产业与人才对接服务)系列活动智能制造专场举办,科技大咖云集诸暨,为制造企业传经送宝。
来自知名高校、学会、科研院所近30名专家齐聚,共同研讨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其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谭建荣的身影。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这三类企业专注细致划分领域,被看做“小而肥”的领头羊企业群体。
诸暨也不乏以上三类企业。在智能制造产业中,诸暨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家。
跟随谭建荣院士一行,我们先后走访了当地四家分别在细分行业、赛道具有引领性的企业。往专里做、往细里做,直到成长为细致划分领域的领头羊,是这一些企业的共性。
作为国内重要铜加工制造基地,诸暨铜加工、铝塑复合管件产量约占全国70%,年铜加工产量80多万吨,居全国领头羊。走访的一家公司——海特信科,就是以铜加工起家的。
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普遍的应用于散热领域。当前,海特信科在散热铜基板这一细分领域中,能代表该行业产能的“天花板”。钨铜合金、钼铜合金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除此之外,2020年,海特信科作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使用“冷锻压技术”制造针式铜基板的公司,在IGBT功率模块封装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此类铜基板具备针翅结构,对模具精度、压力控制的要求极高。巴掌大小的针式散热铜基板,大幅度提高了散热表面积,目前普遍的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在诸暨,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产业现有关联规上工业公司280家,其中汽车关键零部件70家。弹簧作为重要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一辆汽车大约要使用到200-300个大大小小的弹簧。专精特新“小巨人”华纬科技是其中一家专注研发汽车弹簧的龙头企业。
一根好弹簧,对原材料的要求极高。高应力、高可靠性、轻量化……性能要求的叠加,需要工艺的研发改善。华纬科技自研的水淬火弹簧钢丝生产的基本工艺,通过水的温度、流量、冷却方式精准配合,在提升抗拉强度、增强抗疲劳性能、减少材质重量等方面卓有成效,让工艺走在行业的前列。
“行业内80%企业依照传统油淬火弹簧钢丝工艺,能源消耗大,也有一定的污染。自研水淬火弹簧钢丝工艺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还做到了更环保,做到替代进口材料,填补国产化空白。”华纬科技材料工厂长戴启雷博士说。
人才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人才是关键变量。
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篇章,诸暨企业各显身手。用诚意、用激励、用传帮带……“有才就能得到赏识”,这是一个“千里马遇伯乐”常有的时代。制造实业起家的诸暨企业,那份与生俱来的低调与质朴,也挡不住对人才的渴望。
全兴精工对人才的培养一直很重视,用才、惜才,才尽其用。比如,对取得发明专利的技术人员给予重金鼓励,在职业发展上运用双通道体系。“用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如今看来卓有成效。”全兴精工副总经理傅虹说,“且技术人员也较稳定,工龄大多在10年以上。”
2006年聘请入职的“韩国总工”,便是全兴精工人才策略的一个缩影。18年来,他“传帮带”过的弟子们如今纷纷走上了核心技术岗位,承担起企业技术发展的重任。他也从异乡人成了新诸暨人,最开始还需要普通线%左右的诸暨话。“请过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作用。”听完总工程师的经历,谭建荣院士精炼地总结道。
把人才工作看成系统工程,华纬科技、恒久传动在育才上也有探索。华纬科技与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订单式”培养高层次人才,激励员工不断的提高工程能力及专业素质;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出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后3人。
恒久传动在企业内部设立高中级人才培训中心,聘请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师资队伍授课。目前,拥有190余名中高职称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形成梯次人才储备队伍。
产学研成果也在人才储备队伍中逐步开花结果。在恒久传动企业展厅,汽车分动箱链传动数字仿真系统的演示让大家驻足。恒久传动董事长寿飞峰介绍道,公司与吉林大学成立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链传动系统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数字建模、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仿真验证,能有效模拟链条在应用环境中载荷、疲劳、应力、传动效率、寿命预测、油沫分布等情况。通过这一些科学的方法,快速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有效提升了一次性通过率。
科技与人才加持,何以培育出智造力?智能制造业的共同痛点和难点有哪些?企业未来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围绕“智能”“制造”两个关键词,在本次专场活动中,专家、企业家、技术人员的思维得以碰撞,智慧齐聚绽放。
上午考察企业期间,寿飞峰提出企业能力分为前端能力、中端能力、后端能力的思考。前端能力是指技术的正向创新、研发能力,中端能力是“企业围墙”内的加工、制造能力,后端能力是对客户的深度服务能力。他认为当前企业已将中端能力做到比较优秀,而前、后端能力却存在比较大进步空间。以恒久传动为例,“传递安全与可靠”是产品研发的价值观,但实际做到安全、可靠似易实难。设计的提升、工艺的改善、材料的升级、售后的服务等方面都要涵盖到。
在当天下午科企沙龙座谈会上,谭建荣院士循着制造业“三端能力”的话题,结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表示,制造业须走高端化发展路线,针对企业前端能力,要加强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
“高端化就要自主创新设计,研发出新产品来,才能喝上头口水。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了,附加值就高了,也就可以走高端化的路线了”“品牌不是两个字的问题,是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反映,是市场认可的反映。品牌不及别家,就证明系统工程还不行。品牌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是综合的反映”……在主旨报告中,谭建荣院士金句频出。
实现智能化的前提是数字化。抓住数字化转型的东风,谭建荣院士为制造企业提出五个方向。第一,通过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提升企业自主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第二,把数字化转型和工艺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人工智能来创造新的工艺,从而避免优良工艺在工人师傅中断代失传。第三,数字化转型要和强化质量结合起来,打通技术逻辑、搞懂生产环节,实现精益生产、精准生产。第四,数字化转型要和企业制造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制造业转型为制造服务业,提供高技术、高的附加价值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第五,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拓展市场,以高端化产品的姿态向国际市场进发,引领需求、延伸服务、拓展市场。
此外,在企业与专家互动交流环节,热处理、轻量化、数字仿真、数据处理等成为研讨的热词。企业代表纷纷结合工作中的堵点,或宏观或微观、或个性或共性,提出心中疑难问题。
比如:“如何突破热处理工艺瓶颈,将材料硬度从2100兆帕提升至2200兆帕”“如何预测链条寿命,避免因链条断裂导致工厂停产”“如何将公司制作需求和外部研发力量有效结合,顺利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如何用好数据,真正发挥数字化作用”……
提问不断,解答也不断。来自浙江省工程师学会、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特长,结合学理与案例回答现场问题,为公司可以提供启发。
本次2024之江科创(诸暨产业与人才对接服务)系列活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场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科创之江百人会、浙江省工程师学会、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诸暨市委、诸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智能制造是今年之江科创系列活动首场考察的产业,后续还将开设航空航天、智能视觉、生命健康等产业专场。
一个问题堵点的解决,远远不限于一天活动行程、一个研讨会,更在于思想碰撞与交流过后的有效对接和落地。“制造”向着“智造”的升级,诸暨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