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信息公开披露_公司_营业_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分别是17.58%、18.49%、19.51%及18.17%,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稳步上升,主要系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公司持续合理管控成本所致。

  2018年,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毛利率略低于同行业能够比上市公司中等水准,主要是由于公司整体上市的竞争优势及协同效应暂未完全体现;2020年以来,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高于同行业能够比上市公司中等水准,还在于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特钢生产基地之一,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等等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公司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持续注重精益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公司成本管控效果较好。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期间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3%、7.68%、6.82%及5.99%。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波动较小。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销售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根据新收入准则,与合同履约成本相关的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中所致。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财务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逐渐减小,主要是因公司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公司销售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运输费、出口费用、业务招待费、劳务费、仓储费用等。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1.31%、1.19%、0.86%及0.63%。

  2019年销售费用与2018年销售费用基本保持稳定。2020年销售费用较2019年减少21,924.96万元,主要系根据新收入准则,2020年与合同履约成本相关的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中所致。

  公司管理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折旧费用以及摊销费用、劳务费、中介机构服务费及修理费等。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2.06%、1.99%、1.95%及1.50%,占比基本稳定。

  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物资耗用、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及摊销费用等。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3.60%、3.84%、3.62%及3.51%,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公司持续注重技术创新研发。

  公司的利息支出主要是银行借款利息、利息收入主要是银行存款、保证金的利息收入。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逐年减小,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大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为7,255.00万元、-10,942.89万元、-19,974.70万元及-19,863.61万元,主要由应收款项贴现损失、公允价值核算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构成。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的应收款项贴现损失金额为-14,499.49万元、-21,557.86万元和-16,312.22万元,主要是公司对部分应收款项进行了贴现并已终止确认,当期计入投资收益的贴现息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分别为5,159.47万元、14,572.46万元、4,517.53万元及7,049.16万元,主要是由厂区内违章罚款收入、重组税费返还等构成。

  2019年,公司的营业外收入较2018年增加9,412.99万元,主要是系公司收到重组税费返还大幅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外支出为12,037.85万元、5,951.94万元、5,955.79万元及9,690.37万元,主要是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构成。

  2018年度,公司的营业外支出较高,主要是系为了适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和扩大生产需要,对部分老旧生产设备进行处置,产生报废损失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费用逐年增长,主要是收入规模增长,缴纳税费相应增多。

  2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66,204.97万元、792,631.61万元、657,165.19万元及425,790.76万元,其对应各期的净利润分别为440,482.34万元、538,899.52万元、602,808.98 万元及606,331.41万元。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是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较为稳定。公司持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进精益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通过设备更新升级持续降本增效,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在充足的水平。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上市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4,627.86万元、-298,885.04万元、-170,188.81万元及-245,267.19万元。报告期内发行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主要系发行人提质增效、环保技改等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较大,并以现金收购了部分子公司股权等原因所致。2021年1-9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主要系当期新增对外委托贷款和支付工程项目款增加所致。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上市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7,233.62万元、-779,700.21万元、-208,135.62万元及-402,018.60万元。2019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入变动较大,主要系股东增资款增加以及股东贷款的增加,且2019年偿还贷款金额显著大于借款金额。2020年主要系当年受融资规模影响,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流入同比增加15.00亿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流出同比减少 35.00亿元影响所致。2021年1-9月份变化主要系当期偿还票据融资和到期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本次募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本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增强公司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后,公司业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的业绩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借助此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进一步加大核心项目投入,聚焦精益生产和产品结构调整,环保技改可有效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新增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线亦将提高公司技术装备水平及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综合实力,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用于以下项目:

  在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进度、资金需求等实际情况,对相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入顺序和具体金额进行适当调整。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可以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募集资金到位后,若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本项目包含2个子项目:“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和“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项目拟通过新建双真空、锻造及检测等车间及配套设施,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真空自耗炉、真空感应炉、径锻机和快锻机等设备,建设特冶锻造产品专业化、智能化生产线。本项目旨在优化大冶特钢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三高一特”等高端品种的产销规模,以满足下游航空航天、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对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和特种不锈钢的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优化公司产品布局,提高高端特殊钢材料的产能比重,同时有利于公司率先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紧抓“三高一特”产品进口替代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及时高效满足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对我国采购高端特殊钢材料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亟需积极发展高端特殊钢材料、快速提升高端特殊钢材料的产能产量规模,以满足国内企业对高端特殊钢材料的强劲需求。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国内制造业供应链带来新的挑战,制造业下游开始重视培育国内的上游供应链,有利于特钢行业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加快进口替代并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进口替代将成为我国特钢行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必然发展趋势。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新材料是“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航空航天、海洋装备、能源、交通和工程机械等国家优先发展产业的基础。

  随着国家相关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特种不锈钢、高强钢等高端特殊钢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趋向高纯洁度、高性能、高稳定性。大冶特钢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端特殊钢生产研发企业,在高端金属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人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大冶特钢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真空炉、自耗炉、电渣炉及其配套设备设施等,有效扩大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即“三高一特”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三高一特”产品比重。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中信特钢解决“卡脖子”材料的问题,从而紧抓高端特殊钢材料进口替代机遇,积极满足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工业强国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11月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加强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及核心系统部件、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建设,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有利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工程建设。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用好强大国内市场资源,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

  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市场对合金、特钢的旺盛需求,同时对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不锈钢、模具钢要求兼具高洁净度、高均质化和高性能;高档特殊结构钢要求兼具高洁净度和定制化。在此背景下,大冶特钢进行“三高一特”产品体系优化升级项目可快速提高生产能力、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十四五”时期,特钢产品需求将呈现品种多样性、质量稳定性、性能特殊性、民用广泛性、专用关键性特点,“三高一低(即高洁净化、高均质化、高性能化及低成本)”将成为支撑特钢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并结合我国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高端钢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现实情况,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纷纷意识到我国高端金属材料具备明显的国产化趋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本项目将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典型成熟的双真空冶炼工艺,并购置国内外先进的径锻机和快锻机等设备。项目实施后大冶特钢的装备水准将跻身国内一流水平,为打造中国高端金属材料领军者提供重要支撑。通过特冶锻造二期、三期产品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大冶特钢的特种冶炼能力、锻造、热处理、探伤、机加工等能力将得到有效补足和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完善特冶锻造产品群并有利于建设国内领先的特冶锻造产品专业化生产线。本项目的实施,是满足公司积极优化产品布局、提高“三高一特”产品生产规模的客观需要,进而促进公司在高端特殊钢材料领域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并积极满足我国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模具制造等行业的强劲需求,助推国家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突破材料领域的“卡脖子”困境。

  近年来,我国频繁出台产业发展规划,用于支持我国高精尖新材料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具有高技术含量且用于高端制造业生产的特钢产品提出了明确发展要求。具体政策情况如下:

  上述国家政策不仅促进了特钢行业的发展,还明确了特钢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地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不断深入,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作重点,以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期。上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对我国中高端特钢的旺盛需求,助力特钢行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对我国采购高端特殊钢材料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的部分高端特殊钢材料或将面临国外断供风险。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作重点,而作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行业发展基础的高端特殊钢材料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市场需求。因此,高端特殊钢材料国产化已成为特钢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项目产品迎来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期。

  本项目产品为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即“三高一特”产品。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新能源等产业,我国大力鼓励扶持上述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进高端特殊钢材料在上述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因此,项目产品将迎来进口替代重要发展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综上,项目实施具备市场可行性。

  大冶特钢是我国特钢行业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在科研方面,大冶特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特钢行业成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企业研发机构之一。此外,大冶特钢研制的大型风电主轴轴承钢SKF50填补国内风电市场空白,高强韧性螺杆钻具用管替代日本进口材料,并且其研制的材料助力长三甲发送北斗卫星成功组网,并荣获“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荣誉称号。在生产方面,近年来大冶特钢在高温合金和特冶锻造方面持续强投入,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大冶特钢已完成高品质模具钢产线的建设,新增加的特种冶炼设备和60MN快锻机组积极投入运行,未来公司产销量将保持稳步增长。并且大冶特钢获得“中国钢材市场优秀品牌”、“2020年全国质量标杆”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被入选国家工信部评选的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

  另外,大冶特钢取得了丰富的国际认证。2020年,大冶特钢申请的材料测试项目、热处理项目、无损检测项目均一次通过NADCAP认证。上述特种工艺通过NADCAP认证对于公司服务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加速公司“三高一特”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价值提升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大冶特钢研制的两个牌号的高温合金气阀材料通过了伊顿公司认证,标志着大冶特钢高温合金气阀材料成功进入国际市场。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而其PCS系统热交换器用特种无缝钢管由大冶特钢研制。

  综上所述,大冶特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国际认证,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并且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项目总投资额100,000.00万元。项目的各项投资中,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构成资本性支出,基本预备费和铺底流动资金不构成资本性支出。对于资本性支出,公司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60,000.00万元,其余部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对于非资本性支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拟建设特冶厂、锻造厂、检测车间及动力公辅设施区,建筑面积11,250.00平方米。根据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并结合生产及办公要求、当地造价水平、公司建造经验估算,建筑工程费投资额为5,090.0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所需设备种类及数量系公司根据生产及配套设施要求予以确定,单价系公司参考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投资额82,570.58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费、监理费等,按照“建筑工程费”的一定比例进行估算,投资额为407.20万元。

  本项目的基本预备费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按照项目“工程建设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金额的10%进行估算,投资额为8,806.78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系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测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即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项、存货、现金、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等)进行分项估算,进而得出本项目达产前的流动资金缺口,并按此缺口的一定比例安排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的分项估算,可根据公司历史数据算得各要素的周转率,再结合本项目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预测值得出。经测算,项目铺底流动资金投资额3,125.44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额250,000.00万元。项目的各项投资中,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构成资本性支出,基本预备费和铺底流动资金不构成资本性支出。对于资本性支出,公司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60,000.00万元,其余部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对于非资本性支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拟建设双真空车间、电渣车间和锻造车间,建筑面积116,000.00平方米。根据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并结合生产及办公要求、当地造价水平、公司建造经验估算,建筑工程费投资额为48,840.0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所需设备种类及数量系公司根据生产及配套设施要求予以确定,单价系公司参考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投资额169,315.29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费、监理费等,按照“建筑工程费”的一定比例进行估算,投资额为3,907.20万元。

  本项目的基本预备费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按照项目“工程建设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金额的10%进行估算,投资额为22,206.25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系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测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即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项、存货、现金、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等)进行分项估算,进而得出本项目达产前的流动资金缺口,并按此缺口的一定比例安排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的分项估算,可根据公司历史数据算得各要素的周转率,再结合本项目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预测值得出。经测算,项目铺底流动资金投资额5,731.26万元。

  本项目均由中信特钢全资子公司大冶特钢负责实施建设,大冶特钢基本情况如下: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和“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的建设期均为3年。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的建设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大道316号。在土地方面,公司已取得项目相关土地证,土地证号:鄂(2018)黄石市不动产权第0044703号;在备案方面,公司已取得黄石市西塞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31-03-022000);在环评方面,公司已取得黄石市生态环境局西塞山分局出具的《关于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西环审函[2021]8号)。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大道316号。在土地方面,公司已取得项目相关土地证,土地证号:鄂(2018)黄石市不动产权第0044703号;在备案方面,公司已取得黄石市西塞山区发展改革局出具的《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89-01-460202);在环评方面,公司已取得黄石市生态环境局西塞山分局出具的《关于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西环审函[2021]11号)。

  本项目达产年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155,065.63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2.18%,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88年。其效益测算依据、测算过程及谨慎性分析具体如下:

  营业收入按照项目产品的产能规划和同类产品的历史销售单价情况进行测算,项目达产年将形成39,000吨“三高一特”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高温/耐蚀合金3,500吨、高强钢/超高强钢9,000吨、高端工模具钢13,500吨和特种不锈钢13,000吨,项目新增营业收入155,065.63万元。本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自建设完成后开始投产。达产年项目营业收入预测情况如下:

  项目直接材料根据产品产能规划和原材料市场采购价格进行估算,本项目达产年将新增直接材料采购成本73,001.04万元。

  人工成本结合公司历史数据、本项目人员配置情况和当地薪酬水平测算,本项目达产年所需人工100人,年工资额1,094.00万元。

  本项目制造费用包括折旧摊销费和其他制造费用。项目折旧及摊销方法参考大冶特钢现行会计政策。其中:房屋及建筑物按30年折旧,残值率5%;机器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5%;运输工具按5年折旧,残值率5%;计算机及电子设备按5年折旧,残值率5%;无形资产软件按10年摊销。项目“其他制造费用”首先通过制造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重确定项目制造费用总额,然后通过扣除折旧摊销费以倒挤方式进行估算。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满足本项目生产销售正常运营发生的各类费用。以大冶特钢2019年度、2020年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占当年营收比例的均值为基础,假设本项目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8%、0.36%和3.39%。

  大冶特钢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因此,本项目根据当期利润总额的15%测算所得税。

  根据收入及成本、费用预测情况,本次募投项目在经营期内业绩规模良好,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效益指标的具体情况如下:

  经统计,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募投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的均值分别为19.67%和6.7年,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2.18%、投资回收期为6.88年。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与同行业相应指标的均值相差不大,因此项目效益测算较为谨慎、合理。

  本项目达产年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264,338.80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8.22%,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58年。其效益测算依据、测算过程及谨慎性分析具体如下:

  营业收入按照项目产品的产能规划和同类产品的历史销售单价情况进行测算,项目达产年将形成53,000吨“三高一特”产品的生产能力,其中高温/耐蚀合金10,000吨、高强钢/超高强钢2,000吨、高端工模具钢39,000吨和特种不锈钢2,000吨,项目新增营业收入264,338.80万元。本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自建设完成后开始投产。达产年项目营业收入预测情况如下:

  项目直接材料根据产品产能规划和原材料市场采购价格进行估算,本项目达产年将新增直接材料采购成本123,806.22万元。

  人工成本结合公司历史数据、本项目人员配置情况和当地薪酬水平测算,本项目达产年所需人工279人,年工资额3,032.00万元。

  本项目制造费用包括折旧摊销费和其他制造费用。项目折旧及摊销方法参考大冶特钢现行会计政策。其中:房屋及建筑物按30年折旧,残值率5%;机器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5%;运输工具按5年折旧,残值率5%;计算机及电子设备按5年折旧,残值率5%;无形资产软件按10年摊销。项目“其他制造费用”首先通过制造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重确定项目制造费用总额,然后通过扣除折旧摊销费以倒挤方式进行估算。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满足本项目生产销售正常运营发生的各类费用。以大冶特钢2019年度、2020年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占当年营收比例的均值为基础,假设本项目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8%、0.36%和3.39%。

  大冶特钢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因此,本项目根据当期利润总额的15%测算所得税。

  根据收入及成本、费用预测情况,本次募投项目在经营期内业绩规模良好,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效益指标的具体情况如下:

  经统计,同行业上市公司可比募投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的均值分别为19.67%和6.7年,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18.22%、投资回收期为7.58年。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在行业相应指标的范围内,因此项目效益测算较为谨慎、合理。

  本次募投项目“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和“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系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内部优化产能配置的重要举措。上述项目将在不增加钢材总产能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并优化公司钢铁产能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有效提升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即“三高一特”产品的比重,从而积极推动我国在特钢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高端特种材料配套建设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强劲需求。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和“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三期)项目”投产的主要产品包括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三高一特”产品具有品种多样性、质量稳定性、性能特殊性、民用广泛性、专用关键性等特点,同时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扶持和积极推动,其下游航空航天、汽车、能源、交通和工程机械等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进而带动对特种钢产品的旺盛需求。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该纲要的发布点明了本次项目新增产能所涉及的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领域未来整体向好的发展趋势。

  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即“三高一特”产品因其具有高强度、耐热性和耐用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此外,未来我国将积极开展火星探测计划、登月计划、空间站建设以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多个重大项目,这均表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我国民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内民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波音公司2020年发布的《2020-2039商用飞机市场预测》,未来10年(2020-2029年)预计全球制造商将交付18,350架新的商用飞机,未来20年(2020-2039年)预计全球客运量每年将以4%的速度增长,全球飞机制造商的交付总量将达到43,110架,其中我国商用飞机需求为8,600架,包括支线架。航空航天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本项目的产能消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汽车用特殊钢占特殊钢总产量的40%,是特殊钢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关键零部件。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鼓励扶持和汽车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我国新能源汽车这一细致划分领域发展强劲。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我国完成汽车销量2,531.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6.7万辆。”由此可知,2020年我国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比例仅为5.4%。因此,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进而带动对上游高端特种钢材的强劲需求。

  在核电领域,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其核岛和常规岛中大部分部件采用钢铁材料,除核燃料包壳、控制棒驱动机构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等部件采用锆合金和镍基合金外,其余设备均采用特钢材料。近年来,我国核能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上述核电机组于2020年全年的累计发电量为3,662.43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4%。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由此可见,下游核能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带动对特钢市场的迫切需求。

  2018-2020年,大冶特钢“三高一特”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6,514吨、23,509吨和36,744吨,复合增长率高达49.17%。2021年上半年,大冶特钢“三高一特”产品实现销售22,130吨,市场需求强劲。并且,目前大冶特钢“三高一特”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处于基本饱和状态,现有的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三高一特”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其下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并且“三高一特”产品迎来进口替代重要机遇期,未来特钢行业的“三高一特”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大冶特钢亟需快速提高相应产品的生产能力以积极快速地满足市场旺盛需求。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31,771.81万元的“三高一特”产品的在手订单,公司亟需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因此,本项目扩大新增产能规模具有合理性。

  大冶特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特钢行业成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企业研发机构之一。公司的大型风电主轴轴承钢SKF50填补国内风电市场空白,高强韧性螺杆钻具用管替代日本进口材料,并且其研制的材料助力长三甲发送北斗卫星成功组网,并荣获“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荣誉称号。近年来,大冶特钢在高温合金和特冶锻造方面持续强投入,公司的装备水平和研发实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9月30日,大冶特钢拥有已授权专利275项。基于在特钢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大冶特钢已掌握了“三高一特”系列产品的主要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

  大冶特钢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坚持“特钢是科技炼成的”创新理念,并通过人才引进、自主培养、梯队配置组建了一支技术实力、专业素养行业领先的人才队伍。公司研发和生产人员涵盖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冶金工程等专业,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特种冶炼能力、锻造、热处理、探伤、机加工等方面具备夯实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量产经验。

  此外,大冶特钢取得了丰富的国际认证。2020年,大冶特钢申请的材料测试项目、热处理项目、无损检测项目均一次通过NADCAP认证。2021年,大冶特钢研制的两个牌号的高温合金气阀材料通过了伊顿公司认证,标志着大冶特钢高温合金气阀材料成功进入国际市场。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而其PCS系统热交换器用特种无缝钢管由大冶特钢研制。

  本次募投项目为公司现有业务产能的扩张,生产产品以“三高一特”产品为主。未来,随着本次“三高一特”产品体系优化升级项目的实施,大冶特钢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真空自耗炉、真空感应炉、径锻机和快锻机等设备,建设特冶锻造产品专业化、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实施后,大冶特钢特种不锈钢的工艺装备水准将大幅提升,加强重点型号项目特种不锈重点品种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对标研制,加大新领域新用户开发,从而有利于大冶特钢积极开拓进口替代市场,提高市场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大冶特钢在特殊钢制造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品种规格配套齐全、品质卓越并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重点特钢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交通和工程机械等重要行业,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高端领域用户的青睐。2020年大冶特钢主营业务收入为201.70亿元,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尚未执行的“三高一特”产品的在手订单金额约31,771.81万元。此外,公司在现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奔驰、宝马、奥迪、通用、SKF、FAG、一汽、东风汽车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品应用领域、扩大客户群,积极开拓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能源等领域的重点客户。另外,大冶特钢荣获“2020年全国质量标杆”、“2020绿色发展优秀企业”、“中国钢材市场优秀品牌”和“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等荣誉称号,市场美誉度和认可度持续提升。

  公司现已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营销网络体系,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大量优质、稳定、长期的客户资源。

  未来公司将继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并根据国内外销售情况,进一步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知名度,巩固并扩大与航空航天、新能源、核能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不断完善营销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公司还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育和维护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优质客户,为优质客户持续提供个性化的、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并建立和维护好客户关系,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公司消化新增产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综上,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同时通过充分利用公司现有客户资源同时积极开发新客户,有效缩短募投项目的市场开拓周期,确保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可以得到充分消化。

  目前,本项目进展主要包括:25T自耗炉、3T及6T电渣炉设备制造完成30%;30T电渣炉设备制造完成52%,土建完工80%;3台6吨自耗炉设备制造完成63%;工程整体形象进度完成约48%。

  公司本次可转债董事会决议日为2021年5月10日,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已累计投入18,192.67万元,其中于本次可转债董事会决议日之前的已投入金额为10,767.50万元,于本次可转债董事会决议日之后的已投入金额为7,425.17万元。对于本次可转债董事会决议日之前的投入金额,公司将不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置换;对于本次可转债董事会决议日之后的投入金额,公司将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连同本次发行前的后续投入一起予以置换。

  目前,本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已确定了产品方案和相应设备选型。项目尚未启动建设实施,尚未投入资金,不存在置换董事会前投入的情形。

  本项目名称为“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为淘汰企业现有2座4.3米捣固焦炉,升级改造为2*60孔7米顶装焦炉;新增备煤系统、炼焦设施、干熄焦设施、配套增补焦处理设施、出焦除尘系统、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净化装置、煤气净化装置、干熄焦发电装置、污水处理等生产设施及相应的公用辅助设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中特新化能焦化工艺的装备技术水平,有效保障上述焦化项目满足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的要求,降低被强制淘汰、关停和限产的政策风险。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本项目将能够充分满足大冶特钢对一级焦炭的需求,保障焦炭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从而为大冶特钢的生产提供夯实的配套供应保障,并带来显著的环保效益、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解决焦化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竞争无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国家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推动产业供给侧改革。在湖北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等文件中,多次明确提出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重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2019年11月,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及地方政府联合印发的《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落实焦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炉龄较长、炉况较差的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压减工作。

  中特新化能现有焦化产线米捣固焦炉。在国家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和湖北省政府的政策要求下,中特新化能亟需实施本项目,淘汰现有4.3米捣固焦炉并建设2*60孔7米顶装焦炉,从而积极满足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要求、保障正常经营与投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冶炼焦炭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目前焦炭市场中一级焦采购难度较大,且焦炭质量、供应量和供应的及时性、稳定性难以保障,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多数倾向于采用焦炭的自主供应模式。在过往的经营过程中,中特新化能生产的焦炭产品也用于满足大冶特钢的配套生产需要。

  未来,随着大冶特钢生产规模的逐步提高,中特新化能现有2座4.3米捣固焦炉将无法满足其对大冶特钢钢铁生产的配套需求。因此,中特新化能迫切需要进行焦炉优化升级改造,从而有效满足对大冶特钢的钢铁生产的配套需求,保障焦炭产品的供应质量和稳定性,稳定大冶特钢的生产工序,降低其生产成本。

  目前,中特新化能现有2座4.3米捣固焦炉的已使用年限接近其寿命期限,若继续使用该捣固焦炉,中特新化能需对其进行停产大修。并且对上述2座4.3米捣固焦炉停产大修的时间周期约需耗费半年以上。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一方面停产大修将导致焦炭产量减少,影响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停产大修也将使中特新化能无法满足大冶特钢的钢铁生产的配套需求,进而给大冶特钢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特新化能有必要建设2*60孔7米顶装焦炉及各类环保和公辅设施,提高经济效益水平,促进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特新化能作为中信特钢旗下的焦化生产企业,在长期服务供给大冶特钢的过程中,已形成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打造了一支专业成熟的技术队伍,掌握焦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与工艺。中特新化能高度重视研发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和环保投入,致力于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并积极降低环境污染。

  本项目实施将采用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的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确保焦化厂能够长期、安全、稳定、连续地运行,生产合格的焦炭以及焦粉、焦油等产品。同时,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干法熄焦工艺,该工艺能够实现在干熄炉中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至平均200℃以下,经排出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然后送往焦处理系统。另外,冷却焦炭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通过干熄炉底的供气装置鼓入干熄炉内,与红热焦炭逆流换热。

  综上所述,中特新化能具备本项目实施所需的夯实的技术储备,有利于推动中特新化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项目实施具备技术可行性。

  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量产经验,目前中特新化能已建立了完善且成熟的技术开发、工艺开发与升级、质量管控体系。此外,中特新化能多年配套供应大冶特钢的生产需求,将能够有效保障配套焦炭产品的质量、供应量及供应稳定性,有利于稳定大冶特钢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特新化能在焦炭研制生产方面拥有一批成熟的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人员,熟悉焦化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积累了丰富可靠的生产与管理经验。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特新化能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准。同时在环保方面,本项目将循环风机后放散和排焦溜槽产生的烟尘送至脱硫脱硝系统,进行处理后放散;干熄焦的装焦、排焦皮带、预存室放散等处产生的烟尘均进入干熄焦地面站除尘系统,进行除尘后放散,从而保证中特新化能的生产满足国家环保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新要求。

  综上,中特新化能拥有丰富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将有效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按期投产。

  本项目总投资额350,000.00万元。项目的各项投资中,建筑工程费和设备购置及安装费构成资本性支出,铺底流动资金不构成资本性支出。对于资本性支出,公司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140,000.00万元,其余部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对于非资本性支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解决。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拟建设备煤筛焦车间、炼焦车间、煤气净化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仓库等,建筑面积141,752.00平方米。根据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并结合生产及办公要求、当地造价水平、公司建造经验估算,建筑工程费投资额为123,401.64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本项目所需设备种类及数量系公司根据生产及配套设施要求予以确定,单价系公司参考同类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投资额222,993.28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铺底流动资金系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测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即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项、存货、现金、应付账款、预收款项等)进行分项估算,进而得出本项目达产前的流动资金缺口,并按此缺口的一定比例安排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的分项估算,可根据公司历史数据算得各要素的周转率,再结合本项目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预测值得出。经测算,项目铺底流动资金投资额3,605.08万元。

  本项目由中信特钢全资子公司中特新化能负责实施建设,中特新化能基本情况如下: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为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区。“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建设期为2年。

  “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区。在土地方面,公司已取得项目相关土地证,土地证号:鄂(2022)黄石市不动产权第0001419号;在备案方面,公司已取得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发展改革局出具的《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5-03-009160);在环评方面,公司已取得湖北省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黄环审函[2020]1号)。

  本项目达产年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344,913.11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9.30%,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65年。其效益测算依据、测算过程及谨慎性分析具体如下:

  营业收入按照项目产品的产能规划和同类产品的历史销售单价情况进行测算,项目达产年将形成1,455,878吨焦炭以及29,550吨焦粉、71,556吨焦油等副产品的生产能力,新增营业收入344,913.11万元。本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自建设完成后开始投产。达产年项目营业收入预测情况如下:

  项目直接材料根据产品产能规划和原材料市场采购价格进行估算,本项目达产年将新增直接材料采购成本236,269.74万元。

  人工成本结合公司历史数据、本项目人员配置情况和当地薪酬水平测算,本项目达产年所需人工386人,年工资额4,078.00万元。

  本项目制造费用包括折旧摊销费和其他制造费用。项目折旧及摊销方法参考中特新化能现行会计政策。其中:房屋及建筑物按30年折旧,残值率5%;生产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5%;运输及办公设备按5年折旧,残值率5%;无形资产软件按5年摊销。项目“其他制造费用”首先通过制造费用占经营成本的比重确定项目制造费用总额,然后通过扣除折旧摊销费以倒挤方式进行估算。

  管理费用主要用于满足本项目生产销售正常运营发生的管理成本。以中特新化能2019年度、2020年度管理费用占当年营收比例的均值为基础,假设本项目的管理费用率为0.07%。

  中特新化能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因此,本项目根据当期利润总额的25%测算所得税。

  根据收入及成本、费用预测情况,本次募投项目在经营期内业绩规模良好,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效益指标的具体情况如下:

  经统计,上市公司可比募投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的均值分别16.98%和6.74年。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顶部